台馬海纜

1,000 + Buzz 🇹🇼 TW

台馬海纜頻繁斷裂:網絡韌性挑戰

引言:台馬海纜斷裂事件分析

近期,台灣與馬祖之間的海底電纜(台馬海纜)頻繁發生斷裂事件,引起廣泛關注。此事件不僅影響兩地之間的通訊,更凸顯台灣在網絡基礎設施上的脆弱性。本文將深入分析此事件的官方報導、背景資訊,以及其潛在影響與未來啟示。

官方報導:台馬海纜斷裂事件詳情

經濟日報報導:微波電路應急

根據《經濟日報》報導,台馬海纜斷裂後,中華電信啟動微波電路應急方案,以維持兩地通訊。報導中,簡志誠表示,台灣身為海島,面對天災人禍,海纜與路上傳輸皆可能中斷,因此微波及太空網路佈局至關重要。此報導強調了台灣網路基礎設施的脆弱性,以及備援系統的重要性。

台視新聞報導:自然劣化為主要原因

《台視新聞》指出,數發部初步研判台馬海纜斷裂原因為自然劣化,斷裂附近並無可疑船隻。報導中提及,海纜修復預計最快在二月底完成。同時,馬祖地區目前有九個非同步衛星,分佈於消防署、警政署、連江縣政府與中華電信,作為備援通訊手段。此報導揭示了海纜老化的問題,以及備援系統在緊急情況下的作用。

背景資訊:台馬海纜斷裂頻繁

以下資訊來自網路搜尋,需進一步驗證

關鍵評論網:預算刪減影響通訊韌性

《關鍵評論網》報導指出,今年已發生四起台馬海纜斷裂事件,且一月份斷裂事件尤為密集。報導中引述數發部政務次長林宜敬的說法,指出立法院大幅刪減預算,嚴重影響通訊韌性。此報導點出了預算不足可能導致網絡基礎設施維護不力的問題。

其他媒體報導:芯線老化與維修時程

多數媒體報導皆指出,台馬海纜斷裂的原因為「芯線老化」。中華電信公告,台馬第二海纜於22日凌晨發生障礙,而台馬第三海纜則於15日發生障礙。數發部表示,已啟動備援,提供足夠的微波頻寬,並預計最快二月底完成修復。這些報導進一步證實了海纜老化的問題,並強調了修復工作的緊迫性。

聯合新聞網:斷裂原因與漁船無關

《聯合新聞網》報導指出,近期台馬海纜斷裂與漁船無關,並表示此次斷裂為一個月內第二次通告障礙。這表示海纜斷裂並非外力因素,而是自身老化所致。

影響分析:台馬海纜斷裂的潛在衝擊

通訊中斷與影響範圍

台馬海纜斷裂直接導致台灣與馬祖之間的通訊中斷,影響當地居民的日常生活、商業活動及政府運作。雖然中華電信啟動微波電路應急方案,但仍可能存在頻寬不足或不穩定的問題。

網絡韌性與備援系統

此事件暴露了台灣網絡基礎設施的脆弱性,以及對海底電纜的高度依賴。儘管有微波及衛星等備援系統,但其效能與覆蓋範圍仍有限,無法完全取代海底電纜的作用。

預算與維護問題

數發部政務次長林宜敬指出,立法院大幅刪減預算,嚴重影響通訊韌性。這暗示了預算不足可能導致網絡基礎設施維護不力,加劇海纜老化的速度,並降低應對突發狀況的能力。

未來啟示:加強網絡韌性的必要性

多元化傳輸方式

台灣應加強多元化傳輸方式的佈局,減少對海底電纜的過度依賴。微波、衛星等技術應得到更廣泛的應用,以提高網絡的韌性。

加強海纜維護與更新

政府應增加對海底電纜的維護與更新投入,定期檢測並更換老化的電纜,以避免類似事件再次發生。同時,應建立更完善的應急機制,確保在海纜斷裂時,備援系統能夠迅速啟動並有效運作。

預算與政策支持

立法院應重視網絡基礎設施的重要性,確保數發部有足夠的預算進行相關建設與維護。同時,政府應制定相關政策,鼓勵技術創新,提升網絡的整體韌性。

國際合作與資訊共享

台灣應加強與國際社會的合作,共同應對海底電纜的挑戰。資訊共享與技術交流有助於提高對海纜斷裂的預警能力,並加快修復速度。

結論

台馬海纜頻繁斷裂事件凸顯了台灣在網絡基礎設施上的脆弱性,以及對海底電纜的過度依賴。此事件不僅影響兩地之間的通訊,更提醒我們加強網絡韌性的重要性。政府應積極採取措施,多元化傳輸方式、加強海纜維護、增加預算支持,並加強國際合作,以確保台灣的網絡安全與穩定。面對天災人禍,唯有不斷提升網絡韌性,才能在緊急情況下保持通訊暢通。

Related News

台馬海纜都斷了中華電信微波電路救急

不過簡志誠也坦言,台灣是海島,面對地震、颱風等天災或者人禍,海纜會斷,路上傳輸也會斷,微波及太空就成為關鍵的網路佈局。

經濟日報

台馬海纜全斷!估2月底才能修復完畢數發部初判原因:自然劣化

數發部表示,斷掉附近沒有可疑船隻,研判是自然劣化,而根據海象現況,海纜最快在2月底完成修復。而馬祖地區目前有9個非同步衛星,分布在消防署、警政署、連江縣政府與中華 ...

台視新聞